測驗:你懂生前契約嗎?
新頁面測試中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懂生前契約嗎?對生前契約許多的問號是什麼?生前契約的主打點有那些迷思?
網路搜尋結果不代表是正確的,常常代表的是大眾迷思!
十個問題,分析你對生前契約懂多少
測驗完畢往下看所長對問題的回答,和您認識的生前契約差了多少!
生前契約是一種趨勢、準備,一定的未來必須品,更是一種保險?
所以保險等於生前契約?了保險還要再買生前契約?
保險是種風險移轉,生前契約是種準備
保險的觀念是「風險移轉」,也就是「不一定」會發生的事,有意外險不代表會發生意外。
但生前契約是種「準備」,代表著一定會發生的事,把一定會發生的事先「準備」即是生前契約觀念!
保險回饋的是錢,生前契約回饋的是商品
買了保險,需要理賠時,保險公司即支付一定「金額」給受益人,金額一般來說一定比當初投保金額來的高,這是延續「風險移轉」的觀念,不是每張保險都要理賠的。
而生前契約不同,付了一定金額予生前契約公司,要履約時契約公司依當初單據提供內容及服務。
保險投保金額和生前契約訂價標準
保險依被保險人年齡輕重、男女性別、工作等不同,精密計算「風險」來決定金額,所以一般來說,愈年輕愈安全的工作,投保金額愈低。
生前契約訂價標準便沒什麼規則,很單純的依生前契約公司「標價」,再依銷售成效更動促銷或調整內容及價位。
所長的話
多數業務推廣生前契約時常用「保險的延伸」告知客戶,用保險觀念帶出生前契約是種好方法,讓保險和生前契約劃上「等號」,似乎接受「保險」就等於「接受」生前契約。
就以上內容來說,生前契約這種一定的「準備」似乎比保險風險移轉重要,但別忘了保險回饋的是要怎麼花就怎麼花的「錢」, 而生前契約的回饋是依契約規定死的,也就是不能再變,這表示現在購買契約的價格及內容,未來就算喪禮東西簡化,或是殯葬市場價格降低,消費者都無權過問。
生前契約公司的話術即為:「通貨膨漲」,也是下一個問題的重點!
生前契約可以抗通膨!用來投資除了保值還可以獲利?
「抗通膨」一直是生前契約主推賣點,簡單原則即是什麼東西都在漲價,所以東西愈來愈貴,先把商品用「現在價格」買下,未來要用時再「取回商品」,所以時間愈久通膨下東西愈貴,把生前契約放的愈久表示賺取愈多愈划算,所以生前契約可以用來投資。換句話說購買生前契約穩賺不賠。
生前契約公司常用一張表,在2000年時喪葬平均費用約37萬,通貨膨漲下,2010年喪葬費用平均金額會來到55萬……以前土葬多,現在呢?以前棺木幾乎都台灣自製,現在火化棺木幾乎都進口加工……漲還是跌?
所長的話
就通貨膨漲來說,很難去估算未來會變得如何,多數東西都一直漲,但所長也記得小孩時,打保齡球是有錢人玩的,就學時,保齡球一局竟跌到20元,未來呢?未來本來就不一定,若只是擔心通貨膨漲,或許買個一張還情有可原。
但所長要提醒的是,理論上東西一直漲,但喪葬也一直趨繁為簡,透過生前契約把「東西」都買好了,未來取貨時一定都用得到?放一筆錢在別人那,這又安全嗎?
業務又常說服消費者,一張生前契約是準備和保值,一次購買兩張生前契約除了有優惠外,另一張保值外,就有機會獲利!!
獲利即表示要將手頭的生前契約銷售出去,那……賣給誰?眼前的業務銷售契約給您,未來若真漲價,他會先賣誰手上的契約?若這業務做個幾年離職了,那未來想獲利……只能靠自己把手上契約賣出……萬一生前契約公司倒了?萬一市場變了?
保險有再保公司分擔風險,保險理賠是一筆錢,可以依當時的喪葬禮儀調整支出,那生前契約呢?
生前契約公司求新求變,一定比一般業者進步?
生前契約財團公司也常在媒體廣告上,一下請專業模特兒來穿公司新式壽衣,一下舉辦產品說明會,不然常見生前契約業務拿著一本A4雪銅紙精緻DM,專業排版配色下,一張張照片或草圖構想……
業務告訴您:「這些就是公司對殯葬的重視,公司一直求新求變,每年的出國考察國外殯葬,公司也要求設計部門年年要有新產品,讓公司永遠站在喪禮的最前端。」
所以一般禮儀公司不求長進?
所長的話
不管有多少新產品,永遠要知道的是:市場和消費者的「接受度」
大公司有著設計新產品部門,外頭殯葬禮儀公司也有許多配合廠商,簡單一句話,差在那?
就差在眼光!
財團公司即是大樹底下好乘涼,把每年編列預算消耗,新產品若市場接受度不高,那就算了,反正也舉辦說明會讓業務和消費者看到;而外頭的配合廠商呢?一樣新產品必須一針見血、立杆見影的有成效,萬一眼光不夠精準,禮儀公司便不會推廣新產品,那這間配合廠商也只能怪自己……
記得有位生前契約的「愛好者」在所長面前,講著他們生前契約公司有著全台灣唯一的硬式棚架,能讓告別式會場變成組合物一般美觀,他們公司還有自日本引入的湯灌,能讓往生者舒適的洗個澡。
所長聽完,只冷冷的回他:「那棚架我知道,太不實用所以沒人用,那湯灌我也知道,很不錯,所以外頭好幾間在做」
生前契約財團是有規模的公司,所以每樣東西要呈文批示,公文往返間,像是大怪獸的緩慢。
小禮儀公司加配合廠商,靈活的新增改變商品,只在意市場的接受度。
提醒您,生前契約內容是固定的,所有的新產品表示……再付費!
生前契約價格比市場價格划算?
有些業務會「提醒」客戶,生前契約買得是「未來」的價格!
很有趣的一句話,那表示這張生前契約是貴?還是便宜?
因此這問題的爭議性其實不大,雖然財團公司總號稱量大即能壓成本,但這話術沒說得是,公司大,管銷成本自然大,廣告多,行銷公關自然多,規模大,人事成本自然大,業務多,組識獎金自然多!
所長的話
市場上許許多多的禮儀公司,最大缺點即是報價混亂,什麼喪葬價格都有,但這些禮儀公司知道自己名聲不夠響亮時,會有葬儀社笨到和大公司一樣價位一樣內容嗎?
而生前契約抓的就是一個重點來讓客戶購買!
沒人沒事在比殯葬價格的!一包煙售價多少,街口的超商就有標,但生前契約的售價呢?消費者可能簡單上網比一下,然後業務說:「又沒用到何必比?」,消費者想想也對,且這業務又是親戚朋友,那就購買好啦!於是又成就一位業務!
業務的三大話術重點:保險準備、通膨投資,再來就是形象素質,生前契約禮儀師都是素質優、服務好……
您看清了幾樣?
生前契約之公司形象、品牌及規模很重要,公司愈大愈安全?
雷曼兄弟公司(Lehman Brothers):2008年9月15日破產,金額6910億美元。
而且最實際的問題,感覺公司大,是辦公室排場大?廣告大?還是財務報表做得很大?
而公司大不大,跟禮儀服務就一定會有正向影響嗎?
所長的話
一場喪禮中,禮儀師和家屬是最直接的互動,而公司品牌Logo呢?
某間知名飯店,大客戶叫了上百個數百元便當,飯店拿了該公司印有Logo的便當盒,菜則叫了對面的自助餐……
喪事中也一樣,被服務過的家屬,有時會發現,怎麼棺木長得一樣,佈置長得一樣,所有東西都差不多!
不一樣,真的不一樣,品牌公司每個商品上,都多了一個大大的Logo呀,那些Logo都是要錢的……
品牌愈大、規模愈大、公司愈大,不代表著愈安全,只能代表著公司花許多錢打廣告在這區塊上
那麼多「大公司」,真正有做到75%位託的有幾間??
就所長個人而言,能想到公司大的好處
就是一間「大公司」發生問題時,不爽受騙的人原則上會非常多……
至於安全……和公司規模大小都無關……
生前契約禮儀師受過專業訓練、素質高,服務品質一定比較好?
生前契約業務賣生前契約時,常拿著一些照片、DM,裡頭就有生前契約禮儀師訓練時的情形
受訓時禮儀師一字排開,動作標準一致
又生前契約應徵禮儀師時,學歷、身高外貌都經過一定挑選
問題在:學歷外表優和服務品質是正比的嗎?
或是問,禮儀師受的專業訓練就是提升服務品質?
關於一場喪事禮儀師扮演的角色,禮儀師處理些什麼事,可以參考「人生最後一次相聚」這本書
書中也提到,禮儀師和「產品解說員」是不一樣的
禮儀師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歷,更要有「處理事情」的能力
而產品解說員外是把生前契約內容講完,然後開始解說契約外的追加項目
產品解說員遇到該「處理問題」時,多數就依「專業訓練」把問題轉嫁出去,因為這些不在契約內……
生前契約禮儀師素質高,這是一定的
專業訓練訓練的識是產品解說
最重要的服務品質,永遠取決於禮儀師個人。
所長的話
生前契約內容是固定的,客戶的錢也繳了,契約內容不要的視同放棄,最多轉點其他東西,而生前契約內容沒的就是加錢
當客戶只是處理一件事,又有著一大筆預算,相信生前契約禮儀師一定能滿足要求
若客戶想自主性的有些規劃,或是想把錢花在刀口上,那禮儀師的價值會大於「產品解說員」
瞭解生前契約75%信託、三千萬資本額、三年損益無虧損等政府規定,合格生前契約業者銷售的一定是合格的產品?
三千萬資本額、三年損益無虧損,這些若懂些公司或財會的人,一定覺得沒什麼
75%信託,表示著「預繳金額」中,生前契約公司必須提撥「預繳金額」75%至信託專戶
其善意是萬一生前契約公司倒了,消費者還能拿到預繳金額的75%
例如先繳了十萬元,理論上公司要提播七萬五千元至專戶,若公司倒了,消費者則可以拿回七萬五千元
所以合格的生前契約業者賣的就是合格的產品?
一、如果預繳金額並非買生前契約,而是先買了一個骨灰罐或塔位呢?
那當然不受75%信託的控管
二、信託專戶是生前契約公司和銀行簽署,詳細內容是什麼?這些錢視為生前契約公司或客戶?
這些事關著若公司惡性倒閉,這些錢要先賠給公司負債或是消費者
三、不賣生前契約,賣得是「憑證」
憑證內容可以千變萬化,反正別扯到生前契約「預繳」即可,這憑證也可視為「領貨單」,是領貨單哦,不是生前契約……
所長的話
無奸不商,無商不詐,一切都依公司法第一條:本法所稱公司,謂以營利為目的
75%在一個生前契約提撥上,真的有他的難度,畢竟公司有著管銷、廣告、業務獎金……等支出
法律尚未改變下,自然山不轉路轉
業務也在話術下,教導著消費者「變相方式對消費者最有利」
所以萬一公司倒了……誰能保證拿回75%費用……
買了生前契約即完整的規劃一場喪事,契約外不用再花什麼大錢?
如果生前契約業務這般說,他一定是騙你
多數生前契約業務會說,生前契約內容是依一般大眾化內容設計,但每個家庭宗教信仰不同,喜惡不同,所以……用得時候再說……
業務說的也沒錯,買生前契約時,誰會想到以後遇到時還欠缺什麼?
所以,到了履行生前契約時,經過生前契約禮儀師的「產品解說」後,消費者往往大吃一驚
原來……生前契約……內容是什麼
原來……生前契約……還有那麼多可以追加
與例來說,當生前契約履約時,「產品解說員」會解說著更好的產品,這些產品可以是法事,可以是湯灌,可以是骨罐,可以是林林總總
而消費者變家屬時,在感情、孝心、親屬等總總牽絆下,只見得金額不斷不斷的提高
當然,有些家屬對這些所謂的追加是不動聲色的
當然,產品解說員的專業教育訓練即是「說之以理」「動之以情」「誘之以利」「脅之以力」
所長的話
花大錢買張生前契約,數年後錢大都已繳完
然後履約時,聽到各式產品,不知不覺又花了許多錢
當下拿出一大筆,和一大筆錢兩次拿出,在消費者心中是不同的感受
這也是為什麼履約時,有些家屬追加金額,又超過了一張生前契約……
買了生前契約就能自主的規劃喪禮?
生前契約業務總提到生前契約能滿足消費者需求
那能滿足殯葬市場未來的趨勢:客制化、自主化、個性化?
去麥當勞買一個套餐,既然是套餐了,消費者還能隨意變換裡頭的內容嗎?
與其隨意變換內容,到不如直接單點!
一樣的,生前契約一定有著制式固定的內容
雖然說這些內容往往是「比較基本」的,但不代表每個人的「基本」是相同的
仍有些家屬希望完全依自己的意思圓滿一場喪事
買了生前契約,只是買了一個套餐
套餐外的任何東西就叫延伸費用的追加
套餐內的任何東西就是制式固定不變
要自主!
那就是單點零售來的直接!
購買生前契約前詳閱契約條文,並完全瞭解禮儀服務之內容品項?
買保險、買基金、買生前契約、甚至買房子
會逐字逐句瞭解條文的……有幾個?
就算認真的看了看,有看不一定有懂
就算看了有問題,生前契約條文是公司多少律師擬出來的,不可能輕意變更內容
而業務也能以著話術淡化或轉移問題
就以最簡單的生前契約服務內容來說
消費者在尚未遇到喪事前,那知道契約中的「服務內容」是什麼
消費者那知道生前契約履約時又要增加什麼
因此只是認定了業務,相信了公司,然後購買。
所長的話
基金廣告結束前總有個聲音快速唸過:「投資基金有賺有賠,投資人申購基金時應詳閱公開說明書」
這句話也同樣的適用在生前契約上,當然講的不是賺多少錢
而是任何問題生前契約中都載明啦,公司依約行事
所有業務講的,所有行銷公司保證的,回歸原點,契約寫什麼就是什麼……
離開禮儀師事務所前,歡迎點閱廣告,給點支持